2025年4月3日,由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组织的“玉米期货风险管理科研实践项目”圆满结束。来自电子商务、财务管理2个专业的8名本科生,受邀参与“国投大宗·玉米期货风险管理交流会”,深入学习了玉米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政策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科研实践,为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贡献青年智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风险管理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学院结合教师的“玉米期货风险管理”相关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行业交流会,学习基差贸易、期权工具及“保险+期货”政策等前沿知识,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学生们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了基差贸易的核心逻辑。“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它不仅反映供需关系,还能帮助农户锁定利润。”参与项目的董同学分享道。团队模拟了某粮企的基差合同操作,利用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过程中,学生发现基差预测的复杂性,结合仓储与物流成本优化模型,提出“期现联动团队建设”的建议,获得企业代表认可。
“期权不仅是金融衍生品,更是风险管理利器!”在期权专题学习中,同学们通过模拟交易理解了看涨/看跌期权的盈亏结构。实践环节,企业导师带领学生为种植企业设计“保护性看跌期权”策略,锁定最低销售价;尝试卖出虚值看涨期权,在震荡市中赚取权利金。面对波动率预测的挑战,同学们提出动态调整头寸的解决方案,展现了灵活的科研思维。企业项目负责人评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跨学科知识,更展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践让我意识到,金融工具可以如此贴近土地。未来我想投身农业金融领域,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学生团队成员表示。
此次科研实践将课堂延伸至产业一线。学院科研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此类项目,培养“懂农业、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