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课程思政—思考与行动
日期:2023-04-10  作者: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   来源:  浏览量:7

1.  课程思政设计

以立体化融合的思路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内容的相关教学资料中,对课程课标、教案、案例、微课、习题及教材参考文献等进行较为系统的配套建设。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入点力求精准,宜小而细,不宜大而全、宜生动融入不宜刻板说教,且在实施时贴合生活,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贴合专业发展新趋势,增强趣味性,力争达到“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协同教育效果。

2.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一:概论单元融入的思政元素

概论中讲到了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在讲授技术时融入工匠精神、大国精神、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思政元素。在讲经济时,通过观看“超级工程”项目,畅谈在项目中如何将技术和经济结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政元素。

微信图片_20250502002537.jpg

案例二:技术经济的基本要素融入思政元素

投资、成本、收入、利润: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获得高额的利润?——不能为了追求当前的利益而牺牲有限的资源——习近平30讲第22讲“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隐性成本)。

微信图片_20250502002609.png

案例三: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融入的思政元素

在讲资金时间价值时先选取网络上比较热门的相关“校园网贷”案例,然后再提出“校园网贷”是如何操作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讲解书上的利率和利息的基本公式,再反推“校园网贷”是如何操作的,从而告诫学生“校园网贷”的危害性有多大,让学生远离“校园网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资金的等值计算部分,可以引入“花呗”、“信用卡”等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期还款利息及其计算,使其了解分期还款的利息陷阱,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价值观。

案例四:建设项目多方案比选融入的思政元素

本单元主要讲解独立方案、互斥方案和混合方案的选择,互斥方案的选择原则为非此即彼,在讲解时通过经典案例的引入,如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让学生懂有舍才有得,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后应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从而让学生正确的选择自己的人生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案例五: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融入的思政元素

人生的路是充满坎坷和风险的,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坎坷和风险,努力克服困境。授课过程中可引入“华罗庚”的案例,华罗庚一生经历了退学、伤病等坎坷,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的消沉,而是努力成为了伟大的数学家。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放弃、开拓进取的优良品格。 

微信图片_20250502004325.png

3.教师感想

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 要注意“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 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 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 要深入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 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悉心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 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