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践》课程思政之思考与行动
日期:2021-11-12  发布人:chiyubin  浏览量:1842


思考与行动

1、课程基本情况

《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践》课程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二级实践项目,开设在学生大一学年的第三学期。这个项目的教学目标是通过40学时的项目实践提高学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本项目支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中“掌握大数据采集、分析等大数据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相关工具”等内容。基于专业特色,本项目除了关注技术应用,更注重大数据项目的商业需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据中所隐含的事实与规律在商业上的应用。

2、课程思政融合建设思路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明确我们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在非思政类的课程中也要讲出立德树人的效果来。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要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我们的课程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这样学生离开校园后才能走好后面的路。

思政元素的融入要使学生能自然接受,将思政内容融合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政内容还要能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

3、本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践》项目在数据采集单元设置“中国民俗与文化数据采集实践”项目。学生在查阅和采集中国民俗与文化信息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

图1 包含思政内容的作业要求

在自动化数据采集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利用八爪鱼等数据采集工具采集《航拍中国》视频相关信息。学生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及社会形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课程设计中将“强化学生大数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良好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准确表达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点和考点。在项目要求和实践指导中,授课教师不断强调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善于观察和推理等个人品格和正确的科学观,课上课下也与学生分享与职业素养和时代精神相关的时事,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

本门课程两个教学班的学生经过考核,综合成绩及格率为92.45%,大多数学生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养。有八位同学的作品在学校的优秀实践作品展中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向全校师生进行了展示。

图2 优秀学生作品介绍视频

图3 优秀学生作品介绍展板



收藏本页